不知道此文的作者是谁,贯通没有经过本人同意就转载了此文,在此表示歉意,如果涉及到版权等信息,或者是作者不同意等情况,请来信告诉我们。
日本料理和中国烹调都强调“色”,其重要性有所不同。在中国的烹调理论中,色虽居首位,并无独立的地位,归根到底,它只是一个诱饵———使你垂涎欲滴,胃口大开。而日本料理中的色,却是一个独立的角色,它不只是一种开胃的手段,本身就是目的,比如在一盒雪白晶亮的米饭中搁上一枚鲜红的樱桃,将萝卜干腌染成金黄色、玫瑰色等等。这似乎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老的成语:秀色可餐。所以,它一般并不勾起你强烈的食欲,相反,它让你产生爱怜、珍惜之情,在宁静从容的气氛中细咀慢嚼,品尝其中三味。
考察一下中日两国人士不同的用餐态度和方式,是件饶有兴味的事。
许多从日本访问回来的人常常抱怨在日本吃不饱肚子,挖苦日本料理光让人吃漂亮的餐具和调味品。一个朋友曾告诉我,他在日本时每顿饭吃双份都不够,回到宾馆还要泡方便面吃,很难想象日本人吃饭那么秀气。
的确,日本人的饭量同他们的工作量太不成比例。一般的日本人一顿吃一个“便当”(盒饭)即够,有时只吃两个紫菜饭团,喝碗“咪索希路”(豆瓣酱汤)就解决问题。以前日本同美国开战,条件最艰苦的时候,士兵们一天只吃两个冷饭团,喝点冷水,就能顶下来,而美国老爷兵却又是罐头又是啤酒,结果还不一定是人家对手。这真是个谜。
分析起来,这可能得力于理想的营养搭配,但我更认为,这与日本人特有的进食方式和饮食传统有关。与日本人一起聚餐,我常发现,他们下筷较矜持,与其说在吃,不如说在尝。也就是说,他们是一边看,一边吃,看和吃交替进行。这自然就减慢了进食的速度。
比较一下中国人和日本饭局后桌面上的情形,常常可以发现,前者是杯盘狼藉,不堪入目,后者却是整齐肃然,规范依旧。大概在中国人的观念中,东西一旦吃进肚子里,使命也就完成,无须再考虑桌面美观不美观,而且中国人吃饭,重视气氛的热烈,通常大呼小喊,你劝我让,这种情况下,胃液的分泌自然旺盛,一边吃一边就在消化。而日本人进食时,则比较安静,眼睛和舌头同时进行,各不偏废。在视觉的谐调下,味觉虽灵敏却不狂乱,活跃而有节度,即使东西已经吃进肚子,视觉的审美要求仍然存在。对于他们,合理的饮食,是眼睛、舌头和胃三者之间的和谐平衡,互不僭越。这也许就是日本人会餐时食量较小,不乱方寸的真正原因。
当然,这种饮食方式的背后,是长期以来养成的节俭有度的生活习惯,日本是一个信奉佛教的国家,曾有漫长的不食四脚动物的历史。明治维新后,为了富国强兵,增强国民体质,日本人才重新开荤。然而,悠久的历史传统并不是可以随便改变的。如今,日本人虽然已跻世界首富行列,却始终没有养成大吃大喝的风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