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

本土口味:印度咖喱比肉重要 日本人爱绿芥末(图

作者:未知 文章来源:中企传媒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:2007-3-22 9:46:35 文章录入: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:贯通日本语

  印度 咖喱比肉重要

 

 

孟买街头,小贩正在用面包和咖喱调制美味。

 

    印度人对咖喱的喜爱是全世界都出名的。走进当地大大小小的普通餐厅,无论是点鸡和羊之类的肉食,还是蔬菜或奶酪这样的素食品,最后端上来的菜几乎都是一个模式:一块块的主料淹没在浓稠的咖喱汁里,颜色从暗红到金黄,味道从微辛到极辣。“没有咖喱不成席”也成为当地居民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

    精华全在咖喱汁里

    记者和夫人向来对辣食敬而远之,出去吃饭时只能要来一杯热水涮掉咖喱汁再吃。反观周围的印度人却是两手齐上,将咖喱汁混入米饭中或者涂抹在“馕”上,有时甚至会把咖喱汁吃得精光,而将鸡肉、羊肉块剩在那里。一位印度厨师解释说,印度菜的色香味精华都在不同的咖喱汁里,“其他的东西都是配料”,而记者这种主次颠倒的吃法显然让他“深感惋惜”。

    咖喱在饮食中的应用颇为讲究,如鸡肉要配土黄色咖喱,羊肉用咖啡色,海鲜和蔬菜分别使用红色和绿色。

 家家都会熬煮咖喱

    据说“咖喱”这个名字源自印度的一种语言,是“许多香料混在一起烹煮”的意思,由10至30多种香料混合煮成膏状。印度是世界咖喱原产地,咖喱的主要原料“咖喱叶”几乎在印度全国范围内都有种植。在印度的市场上,一袋袋分门别类、名称变化无穷的咖喱粉随处有售,价钱从几十卢比到几百卢比(1美元约合42卢比)不等,有些名贵的产品甚至还会卖到几千卢比。

    虽然有现成的咖喱粉卖,不过很多印度家庭更喜欢自己调配熬煮咖喱。印度妇女会在咖喱叶磨成的粉中混入丁香、小茴香、辣椒粉等各种香辣料拌炒,然后加入鸡肉或蔬菜等材料,而后再加水煮。混入的成分和比例不同会直接导致咖喱成品有各种各样的颜色、味道和口感。通常绿咖喱是加入菠菜,红咖喱是加入辣椒粉或西红柿,而黄咖喱则是加入姜黄染色。

    按照咖喱口味的差异,还可把印度大致分为北印度和南印度。北印度咖喱香甚于辣,在香料、材料中寻找最具层次、口感的排列组合;南印度由于气候较为炎热,必须增加辣味以刺激食欲,而且南部盛产椰子,当地人在制作咖喱菜肴时,还会添加椰子汁,吃起来还有椰香味。

    咖喱是印度人的骄傲

    咖喱一直是印度的骄傲,这在国际交往中也有所体现。据印度《先锋报》报道,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2005年访印并与卡拉姆总统会谈时,便谈到了“日本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大咖喱消费国”,“他本人非常喜欢吃印度咖喱”,借此来拉近两国的关系。

    如今越来越多的印度人走出国门,咖喱也开始随着他们的踪迹成为一张独有的印度名片。据说英国不少学校的食堂被印度人承包了,食堂里经常飘荡着印度特有的咖喱香味。

日本人最爱绿芥末

 

 

    到了日本不能不吃生鱼,由于绿芥末具有杀菌作用,所以,日本人喜欢吃生鱼的时候,沾上一点儿。这样既杀菌又调味儿,可谓一举两得。

    芥末的辣真是不同凡响:一入口,辛辣就一下子直冲脑门,不过,这种辣来得快去得也快,刺激只限于口腔等外部器官,而不是胃肠器官。

    绿芥末学名为山葵,是日本最具有代表性的调料之一。其实,绿芥末在日本除了要和生鱼同食之外,还有很多吃法。比如用来吃荞麦面、腌制咸菜,放在泡饭里。在夏季,一盘凉凉的荞麦面,再配上一小碗放入了绿芥末的特制汤汁,简直是最佳的美味。此外,还有经过加工的绿芥末土豆片儿。虽然有点刺鼻的辛辣,但是却让你百吃不厌。而且,如果有点鼻塞的时候,吃上一包会感觉鼻子通畅许多。

    记者对日本绿芥末情有独钟,每次吃寿司,都要向那里的大师傅额外要些芥末,时间长了也从大师傅那里了解到一些绿芥末的常识。据大师傅介绍,山葵常见于山谷河流之畔,水质越冷冽清丽,越利于成长。它们既不需要肥料,也不需要细心照顾。所以是一种不造成任何环境污染的绿色食品。

    我们平时吃的主要是山葵的根茎。在取其根并将其磨成末之后才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绿芥末。日本有个叫“净帘之泷”的地方就是山葵的产地之一。顾名思义,“净帘之泷”就是一个挂在山上的水帘瀑布。人们看完瀑布之后,一般还要顺手买上一些山葵根。虽然一个小盒子内只有一到两个,但价格一般都在700日元以上。尽管如此,这里的山葵销量仍然很好。

    山葵经研磨后,如果用酱油泡会失去原有风味。为此,美食家一般都先把绿芥末抹一点儿在生鱼片上,然后再沾酱油吃。

    绿芥末是属于纯粹和食的调味品,而要吃中餐和西餐就必须配以黄芥末为佐料了。黄芥末口感柔和,在日本虽然也比较常见,但远不如绿芥末那么受日本人喜爱。这也许是因为绿芥末是土生土长的日本货,而黄芥末属于外来品的缘故吧。

[1] [2] [下一页]



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