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|
吴晓波:去日本买家米其林
|
作者:佚名 文章来源:和讯名家 点击数 更新时间:2016-4-27 11:59:34 文章录入: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:贯通日本语 |
|
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:吴晓波频道。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和讯网立场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请自担。 任何一个细分行业里的“美好之物”,都有独到的专利技能和流程秘笈,通过常规化的外部性合作,根本不可能“登堂入室”,资本融合也许是最便捷的双赢路径。 文/吴晓波(微信公众号:吴晓波频道) Uncle吴在杭州开了一家新餐厅,名字叫“宴西湖”,惊蛰那天,请我和丁磊、曹国熊等朋友去试菜——也就是可以白吃白喝的意思。侍者端上来一碗鸡汤,丁磊是个吃货,一下子就吃出了门道。 一般喝到的鸡汤,无论你怎么熬制,都难免油腻混沌,如果清淡,则会寡味,其中拿捏,十分为难。可是,“宴西湖”的这碗鸡汤却非常的不同,鸡香飘溢,顺滑清爽,别有一番的味道。在食客们的拷问下,Uncle吴扭扭捏捏地说出了一个故事。 Uncle吴的本名叫吴国平,18年前下海做餐饮,弄了一个品牌“外婆家”,现在风靡全国的杭帮菜就是从他们那一批人手上兴盛起来的。 Uncle吴(左)在席间讲述一碗鸡汤的故事 其实在历史上,浙江一地只有奉帮、龙游帮、湖州帮,却从来没有所谓的“杭帮”——就如同以前也没有“浙商”一样,这是1990年代中期才出现的新名词——随着浙江商人行走天下,“杭帮菜”以清淡可口、价廉物美而闯出了不小的名堂,到现在,“外婆家”在全国开店200余家,是仅次于海底捞的第二大连锁餐饮公司。 这些年,随着中产白领市场的成熟,餐饮业成为最早尝试品牌细分化的行业之一,往往在一个大的餐饮集团之下,会由单品直接细分出一个独立的品牌,从一块牛排到一碗面,甚至一条烤鱼或一个番薯,单点引爆,垂直打穿,形成流行消费。在这一方面,亚洲地区的典范是台湾王品和日本料理,前者旗下有二十多个子品牌,后者的单品料理店起码有一百多个门类。 从三年前开始,“外婆家”也走上了单品细分的路线。在这一模式之下,核心的能力便是品质的极致化,也就是所谓的“工匠精神”。开了那么多年的餐馆,Uncle吴一直有一个习惯,凡是新店开张,他必亲口尝试每一道新菜,反复打磨,直到满意为止。 Uncle吴像18年前创业时一样为顾客服务 为了寻觅新菜制作方法,Uncle吴经常去日本。去年,他在东京的一家小餐馆喝到了那碗鸡汤。 “我起码喝过上千碗鸡汤,这绝对是最独特的一份。”惊艳之下,他跑去请教店主。 店主是一位四十岁出外的中年人,笑眯眯地看着他,守口如瓶。 这家店只有十来张桌子,小到毫不起眼,却是大名鼎鼎的米其林店,他怎么可能把独家秘方告诉一位素昧平生的中国客人。 Uncle吴开始死缠烂打。把配方授权给我行不行,不行。把设备出售给我行不行,不行。去中国开一家分店行不行,不行。那么,让我成为你的股东行不行—— 这个嘛,店主眯着眼睛想了想,好像可以商量。 就这样,Uncle吴十分意外地成为了这家米其林一星店的大股东。不久后,他又签下另外一家日本米其林餐厅。成了大股东之后,他当然可以大摇大摆地走进厨房了,当然也可以顺理成章地把那碗鸡汤引进到他的“宴西湖”。 据他告诉我的情况,买下一家小型米其林店的成本,不超过一百万美元,“当然,人家肯让你入股或控股,看中的还是你对食品的尊重和专业性。” 千金难求、得来意外的一碗鸡汤 Uncle吴的故事讲完了,听得丁磊同学和我心里痒痒的。 米其林是餐饮界最有公信力的美食指南,日本的米其林餐厅数量位居世界第一,仅东京一城就有226家,远超巴黎的94家,与这些品牌形成资本关系,无论对“中国吃货”还是投资人来说,都无疑是一件很让人心动的事情。 中国市场的消费升级和资本国际化,是当前两个重大的经济课题,Uncle吴不自觉地把它们拧成了一件事。如果放大来看的话,这在未来很可能是一个诱人的趋势。 在通货紧缩的全球背景下,中国的消费潜力及人民币泡沫,已经构成为一个巨大的“势能”,如何将这个百年一遇的“景气红利”用好吃透,是每个经济人都在琢磨的事情。 2015年,中国人出境游比上年猛增56%,人出去了,钱也就跟着出去,出去买什么,就成了一个可以观察的热点。 去年年初,我去日本冲绳开蓝狮子年会,回来的飞机上写了一篇《去日本买只马桶盖》,让国人看到了中产消费者对品质产品的渴求,进而也引发新国货升级的大讨论。 而在Uncle吴的这碗鸡汤里,我们又看到了另外一个事实:中国产业资本通过对全球优质资源的并购进入,将极大地提高制造业及服务业的竞争和升级能力。 宴西湖的大厅 近年来,中国资本走出去已经是一股引人注目的力量。除了那些动辄数亿乃至百亿的大型项目之外,像波尔多酒庄、西班牙小旅店、英国冰淇淋铺、日本米其林餐厅以及韩国明星培训公司等等,恐怕是更多产业投资客的中意选择。 任何一个细分行业里的“美好之物”,都有独到的专利技能和流程秘笈,通过常规化的外部性合作,根本不可能“登堂入室”,在这个意义上,资本融合也许是最便捷的双赢路径。 这些“非标品”既小且美,各有特色,立足当地又可能反向进入中国市场。 至少在Uncle吴的故事里,他得到了不错的投资机会,又让朋友们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惊蛰之夜,喝到了一碗难忘的鸡汤。 文章来源: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
|
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