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|
日本寿司的由来
|
作者:佚名 文章来源:weilan.com.cn 点击数 更新时间:2015-3-7 7:20:59 文章录入: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:贯通日本语 |
|
据考证说,寿司是大约在西元三世纪由中国沿海地方传至日本,原先只是以盐腌制的咸鱼,后来改为以米饭腌鱼,制成后将鱼与米饭一起食用,这即是现今寿司料理的前身。要做出美味可口的寿司,特别讲究的一点,就是食材的新鲜度,所以,传统的寿司店,为了保证寿司新鲜的口感,都是在客人入店之后,临时点选寿司,而制作寿司的厨师,再根据客人所点新鲜现做,如此一来,客人想要吃到上乘的寿司,须得有耐心等待,此外,如果顾客增多,就必须要有相应多的寿司厨师,这样就必然使人工费增大,寿司成本也随之增高,因此,在当时的日本料理中,“寿司”几乎成了“高级料理”的代名词,对于普通的日本人来说,吃寿司是一件十分奢华的事情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当时传统的寿司料理店,都没有在菜单上明码标价的习惯,这就让普通消费者对于寿司更加轻易不敢问津。 “回转寿司”的开创者,当时在东大阪经营小餐馆的白石义明,率先打破了寿司店不明码标价的格局。当初光顾白石义明小餐馆的客人,大都是附近中小企业的工人,因此,对于白石义明来说,靠“高价寿司”是做不成生意的,首先要把价格降下来。为此,白石义明开了一家没有坐席而客人均站着吃的寿司店,并在菜单上标明每盘20日元的明码实价,这个价格比当时普通寿司的价格要便宜约三成,于是,很快就大受欢迎,这个只能容纳10人左右的小店顿时门庭若市。 如此好的生意,并没有让白石义明高兴多久。食客众多,而厨师难找,即使找到厨师,也因店堂狭小,而更加显得小餐馆拥挤不堪---这些都是让白石义明头疼的问题。于是,白石义明开始想到:有没有可能使用机器来代替人工呢? 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寿司的新鲜度,传送带的材料是个很大的问题。木质是最适宜的传送带选材,但因为寿司是生食品,木质传送带会因此而很快腐烂,而铁质容易生锈。最后,白石义明选用了不锈钢。并且,为运转时的顺利转弯,传送带是用月牙形的不锈钢板组合而成的。就这样,经过四年的反复试验,1958年,取名为“元禄寿司”的第一家“回转寿司”店终于开张了。人们走进店堂,可以看到一碟碟的寿司由传送带传送着,由眼前回转而过。客人的座位设置在传送带一侧,自己伸手便可自由地从传送带上取下自己爱吃的寿司,最后根据所吃的碟数来结账。“回转寿司” 这种半自助的新鲜就餐形式,很快为忙碌的大阪人所接受,变得十分人气起来。1967年,元禄寿司以独家经营特许的方式,在日本仙台开了第一家分店,并有意以此为开端,逐步向日本全土进军。
|
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