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生刺身也是有学问的,应该先由味道较清淡及油脂较少,白肉的鱼片先食用,而油脂较丰富或味道较重的,则到最后食用。而每次大概吃十几种就够,否则味蕾便会太辛苦,不能清晰的告诉你每种刺身鲜味的精髓了。
下面是日本料理中最普遍可以吃到的刺身,品尝次序应该是:北寄贝--八爪鱼--象拔蚌--赤贝--带子--甜虾--海胆--鱿鱼--花鲛--鲡鱼--池鱼---章红鱼--油甘鱼---鲣鱼---池鱼王---吞拿鱼背-三文鱼--剑鱼--吞拿鱼腩(又名金枪鱼)。
极致的活鱼料理
日本人对于鱼生的鲜活追求,达到极致的就是“活鱼料理”。在日本一直流行,一个“活”字概括了全部特色,它要求一条鲜鱼从被选中到完成加工,到最后端到客人餐桌,都要保证始终鲜活,吃到口中的是有生命力的活鱼的鱼肉。
在吃法上,活鱼料理与普通刺身一样,蘸芥末和日本酱油即可。而北海道人是这样吃的:取一片鱼肉,中间放一小条芥末卷成卷儿,用筷子夹起鱼卷只将一边蘸酱油,酱油、芥末和鱼鲜三种味道就分别享受到了。
饭团——寿司雏型
听过桃太郎的故事吗?这个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占有浓墨重彩一笔的人物,最后打败怪兽依靠的居然只是几个小小的饭团,这无疑说明了饭团在日本文化中的分量。

传统的日本饭团是用半碗饭团成三角状,饭团中裹上一颗醃制的酸梅,外面用一片干海苔包裹,既方便携带,又不失营养,所以至今为止,它仍是深受日本人欢迎的干粮之一。 新派创意寿司卷
谈起寿司,大多数人对它应该都不陌生,前一阵子街头巷尾吹起了寿司吧热潮,花样变化多端的寿司在旋转台上,令人眼花撩乱,也吃得心满意足。据说,寿司的制作方法是和水稻的种植技术一起从中国传到日本的。

现在,在日本东京与美国纽约的时尚餐厅里,流行吃的是“新派创意寿司卷”(New Maki)。这股风潮早已经席卷了无数白领新贵的心,成为料理界的新宠。它是将东方的米食作为料理的主角,利用米饭与各种西方食材相互搭配做成的。呈现出来的是富有趣味且兼收并蓄的寿司文化。搭配得好,各种兼具健康与美味的食材都可以是创意寿司的主角。
 在北京,如果你也想吃到“新派创意寿司卷”,那就要去新侨饭店内的喜多屋日本料理。那里的寿司吃起来不仅有传统寿司的细腻口感,还融入了西餐的风味。有一种“中西合壁”之感。酸、甜、辣、咸口味众多,就像是专门为你量身定做的一般。当然这也要依靠料理师的创造力和对食材的了解,才能搭配出全新的口感与造型奇特的寿司卷,让人为之惊艳。
小编对寿司的酷爱,大概是源于在校时中了亦舒小说的毒。她笔下的独立女性每每在工作或生活上遭遇重创时,便会邀上一知己,跑去日本餐厅放肆地大快朵颐,再喝上三两瓶日本清酒,酒足饭饱后,捧着满足的胃离去,从此“明天又是新的一天”。
上一页 [1] [2] [3] [4] 下一页 尾页
|